新疆之窗订阅

塔里木大学学子探访红色足迹,赓续民族血脉

2022-09-09 10:11:07来源:阅读:-

中国青年网库车7月22日电(通讯员 王泳琪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日,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博物馆暑假三下乡团队在狄云丽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相继前往林基路纪念馆、林基路小学及林基路主持修建的团结新桥、林基路大坝等地探访共产党人林基路在新疆故地,深入了解林基路同志生平活动及其为民生福祉所做贡献,慨悟其家国胸腔、民族气节,涵养自身价值情怀,赓续民族血脉。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在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内,他的《囚徒歌》绝笔字字千钧。纪念馆烈士事迹陈列室展出了林基路及同时期新疆革命者陈潭秋、毛泽民等烈士的百余件珍贵的照片、信件、刊物。实践成员通过这些珍贵资料深入了解林基路及同时期新疆革命者陈潭秋、毛泽民等烈士的生平简历。

“林基路受党嘱托到新疆阿克苏工作,担任过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多职,任职期间他大力宣传中共主张,致力抗日救亡活动,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等诸多利民工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南疆地区的发展是厚植于红色文化的沃土之中的,红色文化也始终贯穿在南疆文化的百花丛中”林基路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古丽郑重地说,团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思考良多。

( 图为烈士事迹陈列室部分内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凯祥 供图)

走出纪念馆,林基路的铜像赫然立于众人视线中央,五个红色大字“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映入眼帘。林基路时任库车县长创建了这座维、汉合校。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之花自此便久绽不衰。

“革命烈士英勇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努力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前教育2020级、团队成员马燕随机采访林基路小学的一个孩子询问林基路在她心中的形象,小姑娘古丽孜巴·巴拉提如是说。

(图为林基路小学外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倩 摄)

在库车县老城库车河上,有一座连接库车县老城和新城、目送新旧交替、此来彼往的交通枢纽大桥———团结新桥。指导老师狄云丽向我们讲述了这座大桥背后的关于林基路的故事。由于年久失修、原本的旧桥龟兹古渡摇摇欲坠,影响了库车人民的出行,林基路便在龟兹古渡的基础上亲自参与了新桥图纸的设计。他聘请了百余名能工巧匠参与施工,建成了团结新桥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宏伟大桥。

在了解其背后故事后,团队成员纷纷登上团结新桥桥头,将它的风采尽收眼底。亲身体验,深刻感受桥身上林基路同志存留的体温、余晖和他所赋予它的使命和一心为民的温度。

(图为实践成员远望团结新桥 中国青年通讯员 何佳雯 供图)

“团结新桥是连接两岸的枢纽,它也许不敌年岁、几经修缮,可它却年年岁岁陪伴、见证和目送着库车的往来,我想,它一定是库车人民心中永远不可替代的林基路大桥。”听完了狄云丽老师的讲述,团队成员、历史学2021级王溪域同学动容地说。

库车河每至汛期便洪水泛滥,成为为害一方、悬于百姓头顶的水患。对南疆农民来说,水即金子和生命,林基路深知兴修水利是发展农牧业的当务之急,便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劳动竞赛的奖励办法动员渭干河沿岸群众动工新建引水大坝。民众团结一致,士气高涨,在艰苦的条件下竟用人力建成了防洪引灌大坝。在河水潺潺声中,团队成员感叹林基路大坝伟大工程的建成。

(图为实践全体成员在林基路大坝考察时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洁 摄)

林基路的故事在南疆广泛流传,他的身影常驻人民的心间,林基路精神也早已融入当地人民心中、生活中、融入教育,成为世代红色的信仰,美好、亲切、永恒。不论时代如何更迭,库车人民自愿且默契地成为他精神的拾遗者和传承者,他们守着林基路同志的精神,使其成为更迭变幻中不变的永恒。实践团队此次探访以林基路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南疆的活动场所,收获颇丰。

“此次追寻红色革命记忆三下乡活动让我大为震撼,更加坚定了我学好历史、学习林基路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的决心,从胡杨精神做起,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问及此次三下乡体会,团队成员、社会实践专项团队负责人、历史与哲学学院2020级王凯祥同学有感而发。


猜你喜欢